珠海香洲,正以一场静水深流的集体经济变革,诠释着城市更新的另一种可能。
从昔日渔村到现代化都市,从分散粗放的传统模式到集约高效的现代治理,这里的集体经济不仅没有在城市化浪潮中褪色,反而在改革创新中焕发出蓬勃生机。截至2024年底,全区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实现总收入8.06亿元,总分红4.13亿元,实现了组织增能、集体增收、股民增富,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红利。
在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融合的背景下,香洲社区集体经济的破茧之路,不仅关乎十余万原村民的城市化生存,更承载着城市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深层命题。当老旧工业区变身创新雨林,当股份分红衍生出更多收益,这场变革的背后,是基层治理智慧与市场经济规律的深度碰撞。
破局:从“低效锈带”到“产业雨林”
土地再生的“空间革命”
香洲区前山街道沥溪片区,一栋栋工业厂房的玻璃幕墙折射着创新之光
博鱼boyu(体育)官网。
沥溪股份合作公司成立于2001年7月,由沥溪村委会改制而成,原村委会以收租为主,厂房大多建于上世纪90年代,产业形态落后,经营方式单一,土地利用率低,经济发展缓慢。
“之前这里都是低矮的旧厂房,每平方米租金很低,收租就像收‘散钱’。”沥溪股份合作公司董事长简德荣是土生土长的沥溪村人,回首过去,他十分感慨,“不仅留不住企业,还要担心企业的安全隐患。”
自2007年11月起,沥溪村在政府的支持下筹建厂房,这些由社区集体土地入股的新型产业载体,让公司从成立时554万元的年收入增加到2024年的2937万元,增长了430%。
同样的还有珠海市香洲造贝股份合作公司,经过20多年经营和不断探索,资产不断壮大,从2002年分红30多万元,到2024年分红1200多万元,实现40倍的增长,更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提供的大量就业岗位有效解决了股民就业难的问题。
“去年,我们公司把造贝商业街改造进行了招标,引入社会资金投资约1500万元,现在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每年创造集体收入约250万元。”该公司董事长冯宇翘介绍,“过去守着土地吃‘租金’,现在要‘吃服务’‘吃生态’,我们对现有的商铺重新规划,‘腾笼换鸟’,全面升级。”
香洲区的集体经济转型,始于对传统发展模式的清醒认知,而更深层次的变革发生在治理结构层面通过股份制改革,股份公司建立起股东大会-股东代表会-董事会-监事会的现代治理架构。早在2001年,香洲区作为珠海市农村股改先行试点区,全区开展了“村转居”,把原行政村的社会管理事务转交给社区居民委员会,把原行政村的集体资产转交给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原43个行政村全面改制成61家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放开”自主经营,参与市场竞争,荡起“一池春水”。
随着时代的发展,香洲区不断促进集体经济融入产业发展大局,推动“村村有物业”,实现“户户有分红”,从沥溪产业园封顶,到凤山工业园区完成升级改造,香洲区不断确保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健康发展。
创新:从“熟人管理”到“现代企业”
治理体系的“基因重构”
博鱼官网APP官方网站
先看一组数据:香洲区涉社区股份合作公司信访件从2014年占区级信访量的60%降到2023年的0.84%——这标志着社区股份合作公司由被动接受监管转变为主动规范运营,取得了集体经济健康发展和基层治理的双赢成效。
成绩的取得并不容易。在“村转居”后,新组建的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参与市场竞争。但在自主经营管理十余年间,由于经济社会环境快速变化、公司管理体制固化、经营模式单一、监管机制不健全等主客观因素,产生了不少问题,如只注重眼前股份分红、缺乏资金资本的积累、内部议事机制运作不规范、股民信访诉求大幅增加等等。
2012年,珠海市颁发了《珠海市社区股份合作公司规范和监管暂行办法》,市、区政府通过财政、金融、科技、人才扶持等措施,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2014年,香洲区政府设立了全区社区集体经济管理部门,率先在全市创建了资产交易和财务监管“两个平台”,全区56家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全部纳入“两个平台”监管。至此,将“放开”自主经营十余年的社区股份合作公司重新“管住”。香洲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监管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香洲区还创造性出台《珠海市香洲区关于加强党的领导和综合监管促进社区股份合作公司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及配套文件。
“之前总有村民怀疑账目有问题,还有人会偷偷在私下搞关系,想要拿到好地块,现在通过‘两个平台’的监管,规范了财务管理,协调化解了矛盾。”冯宇翘说。

该负责人介绍,香洲区资产交易和财务监管“两个平台”不断优化升级,在全国首创“一个平台,一个标准,分级实施,监控实时,信息共享”大数据监管新模式,实现了规范高效、全链条、全流程的数智监管。
2024年“两个平台”交易挂网2082宗增长475%;交易成交1977宗增长446%;资产备案成交面积83.23万平方米增长700%;交易合同总金额达8.56亿元增长554%。区级交易单宗物业租金最高收益涨幅达689%。
“目前‘两个平台’已纳入香洲区‘一网统管’经济大脑项目,优化升级为‘三资’监管综合平台,加强集体经济数据分析应用能力,重点开发、优化网上竞价、底价评估、财务监管、‘三资’云图等系统,系统包括‘智能缴款’等功能,可实现实时监管社区股份公司财务收支行为,规范公司收款模式,封堵监管漏洞,全面提高全区‘三资’监管效能。”该负责人表示。
共生:从“经济单元”到“命运共同体”
利益共享的“生态再造”
通过土地再生、治理重构、利益共享的三重变革,香洲正走出一条“政府引导不主导、市场运作不失序、居民参与不盲从”的新路,这些探索让集体经济深度融入城市发展脉搏。
北山村深挖历史文化底蕴和红色资源融通中外打造“国际村”,日均客流量超万人次,实现年收入1600万元;造贝公司引入社会优质企业投资,对现有商铺重新规划“腾笼换鸟”,打造美食主题街及网红打卡点,使集体年均收入增加约250万元;宏兴公司统一承租供销社物业,将运营物业从1900平方米拓展至4200平方米,打造历史文化商业街;广联公司试点“做地”项目,以“房票”方式购置国企“创港中心”3.8万平方米物业,并由国企承租,租期20年租金金额2.3亿元,快速扩大集体资产,实现互利双赢;通过区级平台竞价租赁,东桥、银坑、沥溪等村回迁集体物业招租金额达8.64亿元……
“我们现在不再是‘二房东’,而是城市发展的‘合伙人’。”简德荣指着新建成不久的沥溪产业园项目介绍,“这里包含厂房、地下车库还有宿舍,足以满足企业的研发、生产、住宿等需求。”
更令人欣喜的是发展成果的普惠共享。香洲区引导各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在集体增收的同时通过扩大分红、助学奖励金、敬老基金等措施,让股民获得感成色更足,2024年人均分红10809元,发放助学奖励金190万元、敬老基金5725万元;通过实施小微工程、道路修缮、新增休闲设施、绿化亮化美化等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项目,与社区携手改善村容村貌,完善公共服务。2024年为社区民生项目花费约573万元;连续2年举办全区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匹克球联谊赛,共300余名运动员参赛,展现了股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通过发展“村赛事”带动“村经济”……
“我们公司老人福利金从每月100元提升到每月1000元;而且每年以集体组织或现金补助方式外出活动,费用每人约5000元;还制定了助学奖励实施办法,凡符合要求的,按等级予以最高达10万元的助学奖励金。”简德荣说。
集体经济不是历史包袱,而是共同富裕的战略资源,香洲集体经济实践的价值,不仅在于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探索出城市中心城区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径,为破解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转型难题提供了鲜活样本。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从“分田到户”到“持股进城”,从“瓦片经济”到“创新经济”,香洲区的集体经济正在现代城市文明中绽放异彩,这片热土上的生动实践,或将为大湾区乃至全国城市更新提供更具普适性的解决方案。
文、图 | 记者 郑达